新闻界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若按非正常死亡比例来计算,战地记者肯定会排名在全球最危险的十大职业前列。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舆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各种社交平台、自媒体的异军突起,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舆论现状,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泥沙俱下★★、真假难辨。一旦战事爆发,网上各种信息更是刷屏★、霸屏,战地记者如果不求其精只求其广,他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其中★。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地记者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精准把握战争热点问题,结合战场见闻★,深入解读战争、分析战争,使受众对他的发声心悦诚服,从而影响受众、引导舆论★,打好主动仗。
新闻前辈范长江在战争前线出生入死;魏巍在朝鲜战场亲身经历激烈艰苦的战斗★★;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中不幸牺牲……无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无数新闻人向着战场、向着危险地区逆行★★,立起了战地记者的样子,也是战地记者的楷模。
比如说,如果知道一枚射程300公里的火箭弹造价多少★★,知道一个火箭炮营一轮齐射多少发炮弹★★,就能知道这一个火箭炮营一轮齐射要耗费多少钱。再比如,知道培养一名三代战机以上的合格飞行员的费用是多少,就能知道培养几百名这样的飞行员★★★,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再对照战争双方的国防开支和经济规模★★,就大概能够知道谁能打得起什么样的仗★★★,什么样的仗能打多久★★★,甚至能预判出战争可能的走向。
当前,新兴媒体具有即时传播★★★、海量传播、互动传播的特点,也更加注重首创★★★、首发、首播,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地记者要适应新兴媒体的崛起★★★,既要掌握报道对象的特点变化和传播艺术★,也要通晓传播手段和信息技术,把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应用于战地报道之中,还要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微视频、推特、脸书等新兴传播渠道引导舆论,充分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纵观人类战争史,相对于以往受社会动员能力、战争机械和军事工业★★、信息传播手段、意识形态建构能力等条件制约的有限战争;相对于类似两次世界大战的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没有军民之界、没有所谓前方后方的全面战争,现代战争则是集经济★★★、金融、科技、信息、认知、心理于一体的综合战争,也是一种超越了以往任何战争形态的新型总体战。这就要求现代战争条件下,战地记者要有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善于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观察和研究现代战争★★,善于从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战争形态正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的高度,来观察和研究战争、战场★,善于思考战争与世界战略格局★★、国际体系调整的联系及影响★★,从而揭示战争的真相★★★。
现代战争是多种矛盾交织爆发的产物,也是各种利益博弈的表现形式★★★。战争期间★,各方各种声明★★★、表态、公告层出不穷,官方的★★★、非官方的,权威媒体的、自媒体的,各式各样的立场、观点★★★、说辞都有。没有记者的战地★,是谣言四起w66平台★★、谎言纷纭的战地,是缺少历史记录、缺少事实真相的战地★★。战争真相究竟是什么?让人们了解战争的真相★★★、知道真实的战场,是战地记者的光荣使命。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以诚笃和勇气向世人揭示战争的残酷本质和血腥细节,揭露战争的真相,支持正义的事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方,是战地记者必须具有的情怀与担当。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照相机本身并不能阻止战争,但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可以揭露战争★,阻止战争的发展。”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是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却极易引发这样那样的摩擦冲突★★★,甚至战略意外,以致于战争不断、冲突不止。残酷战争时时有,战地记者处处在。在硝烟弥漫、生死未卜的前线,战地记者如何为公众作客观、公正、及时、生动的报道,职业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战地记者是战争的见证人。现代战争条件下,战地记者的职业素养内涵是什么、构成有哪些,是军队媒体和军事新闻工作者必须研究的现实课题。
战地记者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向世人揭示战争的残酷细节,在靠近炮火之处、以生命为代价记录战场的每一处细节,其面临的危险可想而知。战地记者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战争时期★★★,战地记者是否具有“刺刀见红、大刀精神★”显得十分关键;在具有信息化战争特征的现代战争中,战争双方借助强大的舆论造势,不断扩大战争恐怖★★,以求随时★“震慑”对手★★★,达成心理控制与征服★,尤其随着智能化武器逐步参战★★★,其“震慑”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战地记者的思想和心理压力将明显增大★。在战斗精神上★,要像参战人员一样更强调制脑权、心理攻防和意志对抗等,在心理生理上“扛得住★”也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具体表现w66平台★★。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说明你离得还不够近★★。★”这是战地记者精益求精的业务追求,也是战地记者不惧生死的战士风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本质是决定客观事物具有各种表现的根据,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经验可以认识到的客观事物外部的特性和特征,是外在的、比较活跃易变的。战争更是如此★★★,是各种因素汇集和各种矛盾爆发的极端表现形式。
战地记者,见证战争,报道战争,是联系公众的纽带。时代变了★,战争变了★★,战地记者的职业素养也面临新的挑战★★。
看清战争属性。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战争在政治上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两类。但是,在战争诱因错综复杂的今天,有些战争的目的不只是为政治利益而战,也可能为了石油★、水源、市场等经济利益而战,或者是由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引起★★,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人们认识战争的性质笼罩了更多“迷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战地记者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鉴别力★,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去判断★★:战争是谁发起的,谁在操控战争★,战争爆发的来龙去脉、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是什么。总之★★,战地记者对战争的是非曲直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要站稳立场,既不能自我封闭★★、对各种声音置若罔闻★;也不能人云亦云、不加辨别地跟着各种论调跑。
看清战争走向。但凡战争,只要不是战争双方的力量过于悬殊,战局的走向往往不可预测。现代战争,打仗究竟打什么,战争为什么没有按照“剧本★★★”走,为什么没有像许多人最初的预期发展★,这些公众都寄希望于战地记者能够给出答案★★。一叶而知秋。战地记者通过在前线的观察,从细微处察觉战场的变化,并能及时预测战局的走向★★,是受众对战地记者的期望★★,也是王牌战地记者的实力之所在。
有人曾形象地说,在现代战争中,战地记者和红十字救援人员,犹如法庭的证人一样不可或缺,他们是战地最为客观的书记员和监护人。这个比喻很有道理。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全球性趋势,新闻采访方式、传播渠道、产品形态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近年来发生的几场战争看,现代战争几乎是直播的战争,要成为现代战争条件下合格的战地记者,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提升业务能力,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看清战争模式。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既是战争双方实力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战地记者★“零距离★★”接触战争,对战争模式更要心中有数★★。传统战争,战火连绵,经年累月,空间至多达到陆、海、空三维★。而现代战争,空间已达到陆、海★★★、空、天、信息(电磁、网络)等维度,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界限趋于模糊★★,平台作战、体系支撑★★、战术行动★★、战略保障,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显著特点★★★。
当以信息化战争为代表的现代战争来临时,知识所产生的暴力也随之跃上网络战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优势★★★。有西方未来学家曾预言:★★“知识的重要性不亚于武器与技术,计算机中一盎司硅所产的效能也许比一吨铀的作用还大★。”在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战争中,很难想像对新知识一无所知的人能适应战地记者的工作★。没有知识,将无法驾驭战争,没有知识★★,自然也无法报道战争★★★。
战地记者在战争前线所见所闻,应该说都属于一种表现或现象,这些所见所闻是真是假,意味着什么★,背后蕴藏着什么原因,都需要认真分析、掂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看清战争本质★★。
面对时代的呼唤★,面对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在实践中培养、在斗争中摔打,不断提升军事记者适应现代战争特点的全媒体素养是一项重要任务★。要调整采编结构、优化采编流程,在业务实践中培养采编人员的全媒体素养。各新闻教育培训机构、平台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不断更新教育培养理念、调整教育培训内容、转换教育培训方法,抓紧培养采访★、写作★★、编辑★★★、播音等多元知识与技能复合于一身的全媒体人才,培养具有全媒体传播理念、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专家型人才。军事记者则要把树立远大工作志向与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多学科知识,勇于跨媒体平台锻炼★★,勇于在边防斗争、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抗击疫情★、维和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中摔打磨炼★,不断增长才干★★★,不断提升适应现代战争特点的职业素养★★。
看清战争本质★★★。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舆论是各种声音的汇集。置身战场★★,报道什么样的事实、怎样报道事实w66平台,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怎样发出声音★★★,受战地记者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也是其业务素养的综合反映。
时代之变、科技之变★★★,带来的是作战方式之变★★★、战争模式之变★。战地记者如果对战争模式看不清楚,雾里看花,则可能把握不住战场态势,对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哪些是值得报道的重点、哪些不值得报道,则可能心中没底,战地记者的地位和作用则可能大打折扣。
摘 要:战地记者是战争的见证人★★★。现代战争条件下,战地记者要有看透★★“战争迷雾”的宽阔视野;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和担当★★★;要有多元知识与技能复合于一身的全媒体素养★★★。
古往今来,战争形态多种多样,引发战争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现代战争也概莫能外。在炮火纷飞、瞬息万变的战场★,认识战争、了解战争是战地记者的基本功,也是核心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战争的认知★★,决定着一名战地记者的报道质量和业务水准。而对战争的认知,战地记者要有宽阔的视野,要有一双看透★★“战争迷雾”的慧眼。
战争意味着枪林弹雨★、炮火震天★,意味着流血★★、伤亡。因科技进步而拥有巨大杀伤力武器弹药的现代战争更是如此。对于穿行于炮火与硝烟之中的战地记者来说,时刻都可能面对各种不测,甚至流血牺牲。合格的战地记者★★,要有“为天下计”的情怀与担当★★,要有直面生死的勇气和精神。
以大无畏的精神,毅然奔赴战争最前线,毫不畏惧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是战地记者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洛杉矶时报》著名记者鲍波·多根说过:★★★“别人都在向外跑★★★,记者们却蜂拥而入★。这是标准的记者形象★★★,他们总是赶往那些没人想去的危险地区★★。”